🎈媽媽的理想,都要等到孩子大了才開始嗎?
這是前幾天別人clubhouse的房,我把我發言的部份做個記錄分享給大家。
📌主題是回答全職媽媽為主職的斜槓如何開始、持續、平衡?
我不算是典型的斜槓例子,我是到英國唸博班期間認識了我家玫瑰花進而交往結婚,隨後定居。在念書期間家裡買了房給我,開啟房東人生。即使我畢業搬出我依舊自行管理房子,有一份相當穩定、工時很低的獨立收入。經濟無虞的情況下我一直蠻有安全感的,也不會覺得一人孤身在海外需要依賴另一半或是有立即工作的急迫性。
我博班唸的比較久,生小孩之後才口試跟畢業,畢業後我也沒有馬上就業,而是應朋友之邀投入了一項和我生命歷程有關的書寫計畫。我不認為這是專長或什麼,命運非我所選,但既然發生了就決心決志、盡我所能、做我所能做的。反正都要寫我就去申請寫作補助也順利拿到,過去兩年我在做的就是這件事。要說收入也是有的,但拿到補助並非我投入的重點,而是這是我願意、想要去做的事情。
以上這一切都和養小孩同時進行,能斜槓多少其實看的是你能外包/後援多少?包含另一半的分擔、送托、請到府保母、丟包給爺奶,以上我全在不同的時間點交互使用過。有些工作就是和帶小孩互斥,很多時候沒有兼顧只有取捨,抓緊那些不用顧小孩的每段時間做那些最重要最需要專注的事。
另一點在clubhouse中來不及說的是周邊支持系統,這裡不談國家社會福利的不同,那不是我能決定的。但我們可以自己打造同溫層!我有很多要好的媽媽朋友們,我們可以一起育兒、一起開趴、或是一起丟包下午茶、週末三天兩夜阿姆斯特丹小旅行我們也衝過、或是在英國找間民宿包棟過夜回到大學時代女生宿舍。疫情前週週見面,一天到晚去金金家大吃大喝,小玫瑰更是從小就愛阿芭了。疫情後我們靠著視訊、短暫解封時分批聚會、線上下午茶等等持續交流。人是群居動物,有同伴真的很重要。我家玫瑰花是我最親密的同伴,但擁有他以外的好朋友們也讓我的育兒之路走得更快樂、更輕鬆。
🇬🇧很高興看到英國的解封時間表出來,我家玫瑰花上週也打了第一劑輝瑞疫苗。以他一個無其它疾病因素的三十多歲健康成年人都打到了,應該很快就會全部打完,之後病毒要癱瘓醫療系統的可能性很低,生活也就可以回到常軌。期待我們夏天回英國時已經生活如常,可以自由和朋友見面了!
回到開頭,與其說過的是理想生活,不如說我一直把生活過成我想要的日子,不論當媽與否。
照片:昨天試上了第一堂鋼管舞課程,實在太痛了我放棄,我還是乖乖上我的重訓就好😂😂😂